“好棉花是种出来的。”这是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所长、国家棉花产业联盟理事长李付广近年来常说的一句话。但是5年前,国内棉花的生产者、加工轧花企业和纺织服装企业,几乎没人认同这句话。“中国棉花的品质不怎么样啊”,一次在机场候机时,一家大型纺织企业负责人与他相识后,随口说出的这句话,至今让李付广觉得戳心。
十月份以来,棉花主产区新疆“白浪滚滚”,各大棉田陆续进入采摘期。日前,有两个数据的发布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一是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棉花进口159.1万吨,同比增加37.3%。二是新疆农业部门预计今年全区机采棉率将突破40%,而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的8成以上。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棉花生产国,年产原棉约600万吨,产量占全球的2成以上;但也是第一大棉花进口国,棉花产需缺口约200万吨,每年要大量进口美棉、澳棉。面对美棉、澳棉的激烈竞争,品质低、成本高已经成为我国棉花产业的软肋,推动棉花产业优化升级迫在眉睫。
“缺口主要是品质结构问题,归根到底是棉花品质不够高。”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副所长张西岭分析,纺织企业要求原棉用料达到高度清洁、高度一致、加工损害最小的高端品质水平。而目前国内是生产方混种、加工方质量重视不够,在高端棉花比拼上,竞争力不足。这就造成了近年“国棉入库、外棉入市”的窘境。
尽管我国棉花单产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但以往大多重产量不重质量,导致棉花生产无法跟上纺织企业从中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型的步伐,表现在纤维长度、强度不够。河南永安纺织公司董事长张全法的体会是,中国棉花产业大而不强,一方面低等级棉棉花供大于求,不少棉花收购加工企业举步维艰;另一方面,高品质棉供应不足,没有好的棉花原料、缺乏叫得响的棉花品牌成为制约中国纺织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掣肘。
面对棉花产业的困局,2016年11月,由原农业部发起,中国农科院棉花所牵头,我国棉花科研、生产、加工、流通、纺织、服装、贸易全产业链的208家企事业单位共同成立国家棉花产业联盟。联盟的目标是打造棉花全产业链,奋起直追美棉、澳棉。
成立伊始,国棉联盟就对棉花产业进行了分析。为何我国高品质棉花产量不足,是没有好的品种吗?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已筛选培育出中棉641和中棉96,其长度、强度品质超过“双30”,适合纺80支、100支以上的纯棉高支纱,超过澳棉、美棉。既然品种足够与国外品种媲美,为什么产业却不尽如人意?实地考察澳棉产地后,联盟成员发现:“澳大利亚仅有500多万亩棉田,但是统一管理、统一组织,仅种植两个品种,一个是主栽品种、一个是备用品种,这与中国棉区种植品种繁多的现状完全相反。”
联盟副理事长、上海永澳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进华分析,由于品种多乱杂(仅新疆棉花品种就有数十个)、机采棉农机农艺不配套、品种品质区划滞后,更由于生产与加工环节利益不一致、三丝含量超标等原因,使得棉花有产量缺质量问题日益加剧,以致纺织服装企业宁肯每吨加价1500至1800元,也要想方设法争取进口配额采购美棉、澳棉。
国棉联盟以高品质棉花为抓手,联合科研院所、产区、加工企业、纺织服装企业等进行棉花全产业链布局。2016和2017年,联盟按照订单生产模式在新疆精河县试种高品质棉花中棉641,生产原棉共约550吨,每吨加价1000元后,被河南同舟棉业和雅戈尔集团收购。公检结果表明,中棉641的纤维长度、强度均接近32,高出新疆棉花主体品质4个档级,全面超越澳棉标准。目前,联盟高品质原棉首批试验区已在新疆多地布局,3年合计种植面积达150万亩,生产高端原棉18万吨。
规模化种植是高品质棉花订单生产的重要举措。高品质棉花对纺织企业意味着利润翻番。据测算,一家产能5万至10万锭的纺织企业年需求原棉5000至10000吨,对应的种植面积是4万至8万亩,刚好适合一家规模轧花企业。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高品质棉花能否持续稳定供给。李付广说,雅戈尔、河南同舟等纺织服装企业均向联盟表示,如果供给规模足够大,可将加价从每吨1000元提高到1500元来收购高品质棉花中棉641。
李付广表示,今后将继续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大型农场、农民合作组织”为对象,遴选高品质原棉生产单位,并以纺织企业需求为导向,实现现代生产模式。最终目标是力争用5至10年,建成500万至1000万亩、产能60万至120万吨的高品质原棉生产基地,这相当1至2个澳大利亚棉区的棉花产能,将解决棉花产业多年来存在的品质短板问题。
友通纺织有限公司创建于世纪之交的2000年,现拥有喷水织机160台,喷气织机40台,日本进口整、浆、并设备2套。公司专业生产经营特种功能性面料,有防静电面料、防辐射面料、阻燃面料、抗油防水面料、防紫外面料线等等。
友通纺织年产量5800万米以上。同时还可以提供涂层、复合、轧光、轧字、植绒等后加工处理,能满足各类客户的定制要求,并以多种形式出口北美、南美、西欧、东欧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产品深受国内外广大用户的欢迎。